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

澳女生活@Melbourne-我看澳洲的大選


這張照片跟本篇無關,只是因為我不知道要放什麼照片:D 最近做的Scone愈來愈有水準且更好吃了,嘿嘿!

11/24是澳洲的聯邦選舉,重要性相等於我們的總統選舉,將決定下一任的總理是誰。

我目前住的地方是沒有電視的,當然也不會去買報紙。
扣除了以上二種媒體的資訊來源,我一點也感受不到大選的氣氛。這裡沒有滿天飛的選舉旗幟、沒有花花綠綠的選舉看板,沒有滿地的宣傳單,沒有沿街放送的廣播,沒有擾人的簡訊,更沒有里長到你家按鈴說要拜票。
很安靜… 安靜到我懷疑澳洲人是不是對選舉冷感。

其實我對政治一點也不感興趣,不過身為一個澳客,還是要對它的選舉制度有一點點了解才行。不去了解還沒事,知道愈多還愈覺得他們的制度有多神奇。我的資訊少部分來自學校老師,大部分來自網路,所以正確性不完全100%,不過可以作為一個粗淺的了解。
澳洲的政治制度跟英國很像,最大的領導人是總理。每三年會舉辦一次議員的選舉,選舉結果獲得較多席次的那一黨取得執政權,基本上就是該黨的領導人當總理。 所以有點像是選黨不選人,只要那個黨自己高興要換人當老大,基本上總理是在任期內是可以換人而不用重新選舉的。

再來是他們的投票不是只是進去簾子裡圈一個人候選人就算了。他們使用Preferential voting,也就是說你要在候選人名單上填上你偏好的順序一、二、三、、、、。因為他們採用過半數當選法,也就是首先採計被選"一"的得票數,如果超過50%得票率的的話就當選。但是一旦這個選區裡沒有人得超過50%得票數,這時候他們就會把一個最少得票數的人先刷掉,然後統計選他的人的順序"二"的選票,再計給剩下的人。好啦我承認寫中文我自己也看不太懂,所以舉個例子好了。 假設今天有A B C三個候選人,選民總共有100人。首先統計選民選擇"1"的票數,A得了40票,B得了36票,c得了24票,都沒有人過半。此時就先刷掉得票數最少的C,然後把C得到的選票重新計算圈選順位"2"的人,假設此時A得了8票,B得了16票,加上原本他們就得的票數,A共得48票,B共得52票(過半),結果就是B當選。 吼,實在有點複雜,這種投票的方法其實把每個人的票都變得很重要,每張選票都有決定性的任務。 不過他們計票的人應該會很忙~

再來我們都知道選舉是國民應有的權利,在澳洲這不但是權利也是義務,也就是說一定要去投票啦! 我猜想應該是澳洲人太隨興了,每天只知道看體育版,如果不強迫投票的話應該沒幾個人想去投吧?! 我有聽過另一個說法是為了避免大家只會批評又不參與,所以規定大家一定要去投票,代表對你有參與這個過程而且也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……不去投票可是要罰錢的。 如果在海外的話可以選擇郵寄投票,也有些地方有設制海外投票所供旅遊或居住在國外的澳洲人投票。

最後還有一些小小的規定但很有趣,就是他們的選舉日沒有規定大哪時候舉行,只有年份。日期由現任總理指定然後發布,發布的六週後即為選舉日,競選的宣傳期只有六週。這個規定對執政黨比較有利,因為他們可以在他們民調較高的時候宣布選舉日,比較好操作選舉。 然後選舉日前三天政黨得停止在電視及報紙宣傳(但電子媒體不在此限),這樣的用意是說選民需要安靜不受打擾的環境下來做最後的決定。

最後揭曉投票的結果,套句台灣的用語就是”變 天 了!!”
這邊有二大政黨,John Howard(霍華德)也就是現任總理領導的Liberal黨以及Kevin Rudd(陸克文)領導的Labor黨。霍先生已經當了11年半的總理,屬於保守派但是跟布希很好,我聽過一些人討厭他的原因都因為他是親美的。 而已經宣布當選下一任總理的陸先生才是個奇葩,他是個澳洲人但是中文說超好
請看這個影片,他的國語漂準得嚇人http://tw.youtube.com/watch?v=bECUjs3SJfM&feature=related(請耐心等候記者廢話,約在第40秒的時候陸先生開始講話)

陸先生大學是念中文系,陸克文這個名字就是他自己取的。曾任駐北京大使(我想這就是他中文字正腔圓的原因吧),有報導寫說他有去過台灣師大學中文,還說他有個台灣移民的女婿(這一點就真的是亂寫的,明明是香港人)。而他跟大陸這麼密切的淵緣,兒子還在念上海復旦大學,不難想像以後應該是個親共派吧~

以上是我努力觀察澳洲選舉的心得。想想回台灣後也快要總統大選了,又要被疲勞轟炸好一陣子了吧!!

0 意見: